邢哲夫金鼎配资金鼎配资
苏东坡被贬惠州时,曾作一首《荔枝叹》:十里一置飞尘灰,五里一堠兵火催。颠坑仆谷相枕藉,知是荔枝龙眼来。飞车跨山鹘横海,风枝露叶如新采。宫中美人一破颜,惊尘溅血流千载。永元荔枝来交州,天宝岁贡取之涪。至今欲食林甫肉,无人举觞酹伯游。我愿天公怜赤子,莫生尤物为疮痏。雨顺风调百谷登,民不饥寒为上瑞。君不见,武夷溪边粟粒芽,前丁后蔡相宠加。争新买宠各出意,今年斗品充官茶。吾君所乏岂此物,致养口体何陋耶?洛阳相君忠孝家,可怜亦进姚黄花。
诗中充满了对从南方送荔枝到宫廷的“快递小哥”的悲悯,和对统治者奢靡生活的谴责:五里十里的驿站,其间风里来雨里去的“荔枝使”,为了博得宫中美人的一笑,不惜长途奔波跑死马,甚至流血染疫。苏东坡继而发出呼吁:希望老天爷不再产出荔枝这样的尤物,继续祸害我们的“快递小哥”了。读到这里,我们感受到的苏东坡,是和那个因为荔枝而“不辞长作岭南人”完全不一样的苏东坡,这是一个和杜甫一样“穷年忧黎元,叹息肠内热”的儒家士大夫,一个忧国忧民、悲天悯人的仁者。
这首《荔枝叹》涉及一个问题,那就是在宋朝并没有向朝廷“快递”荔枝的制度,那么苏东坡这首诗是不是仅仅替古人担忧呢?在诗的末尾他又笔锋一转,针对当时朝廷进贡武夷山茶、牡丹花等制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,认为这种只为了统治阶级享受的做法实在是劳民伤财,并且对“前丁后蔡相宠加”的佞臣提出批评。如果这些官员心中装着老百姓,还会这样不惜民力地取悦统治者吗?
后人对《荔枝叹》一诗评价甚高。纪晓岚认为此诗神似杜甫:“貌不袭杜,而神似之。出没开合,纯是杜法。”查慎行认为此诗优于白居易的新乐府:“乐天讽喻诸作金鼎配资,不过就题还题,那得如此开拓!”《荔枝叹》以其民胞物与的情怀、酣畅淋漓的文气,而成为东坡诗歌的力作。
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