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全国各地整治“违规吃喝”的力度突然加大。除了公务员之外,还有医生、老师、律师等职业,都被“”、“聚餐报备”搞得有点“风声鹤唳”。这波操作让不少人直呼“太严了”。不过,官方后续了也强调配配查,体制内的人不是所有吃喝都违规,合理的聚餐没有问题。
那么,为什么各地加大了“违规吃喝”的整治力度呢?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:首先,机关事业单位公款吃喝、饭局送礼成为腐败的标配。一顿饭少则几千元,多则上万元,耗费了大量纳税人的钱。如此不仅是伤了民心,还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风气。所以,通过加大对“违规吃喝”的整治力度,就是重新赢得群众的信任。
再者,加强对“违规吃喝”的严查力度,就能顺藤摸瓜,发现并查处更多的腐败案件。原因很简单,只要发现相关人员“违规吃喝”的行为,周围群众马上可以通过手机拍照、视频上传等方式发布到网上,或者直接向当地纪委进行举报。而纪委的人员就可以从中调查一下,其背后是否还有更大的腐败问题。所以,加强“违规吃喝”就是为反腐败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。
最后,经济不景气,提倡节俭正当时。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,各地财政收入下滑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如果公款吃喝“蔚然成风”配配查,就会更加显眼。试想,老百姓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,凭什么公款吃喝就能消耗掉大量纳税人的钱?事实上,加大对“违规吃喝”的整治力度,就是倒逼相关单位人员把精力用在工作上面,而不是通过饭局去拉关系、搞交易。
当然,官方也多次强调“不是所有吃喝都违规”,就是不想因为整治“违规吃喝”而误伤了正常的人情往来。第一,像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正常的交往所用的工作餐,或者之前提出“聚餐报备”申请,获得批准的,就不属于“违规吃喝”的范畴。第二,如果是相关单位人员自掏腰包聚餐,不属于公款吃喝,也是不能算“违规吃喝”。所以,正常合理的人情往来,并没有被列入“违规吃喝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如果搞一刀切式的整治“违规吃喝”,导致相关单位人人自危,都不敢去饭店和餐馆了,那就会对国内的餐饮业、白酒业带来不小冲击。所以,整治“违规吃喝”的同时,也要尽可能避免餐饮业、白酒业受到不利的影响。事实上,在整治“违规吃喝”的同时,强调“不是所有吃喝都违规”,这也彰显了监管部门的智慧。
其实,在加强“违规吃喝”整治力度之外,还应该让这项政策更加“细则”和“透明”。如果相关政策细则不清,那基层执行起来就会走样。届时,一些单位领导怕担责,就会全面禁止一切聚餐活动,就连员工自费进行团建也不被允许。
此外,还会有些地方“聚餐报备”的流程搞得太复杂,既要填写表格,还要经过层层审批,走趟流程比吃饭还要累,这就让该项政策完全变了味。
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